“我在成都有段河”全民志愿者活动
节水护水
申报组织(个人)
成都市河道监管事务中心
受益对象
成都市民
实施背景
成都是我国主要水源涵养区和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在国家生态安全格局和长江生态保护中具有重要地位。为坚决履行好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大政治责任,准确把握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对成都治水兴水提出的目标任务,成都市河道监管事务中心在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美丽幸福河湖的过程中,坚持治水依靠人民、治水为了人民,创新社会力量参与模式,将于2022年7月开展“我在成都有段河”全民志愿者活动。
该项目充分调动行政机关、沿河社区、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家庭和个人的公益志愿积极性,通过将河流分段承包到户,发动全体市民、沿河社区、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积极投入水生态治理和“天府蓝网”品牌建设的壮丽实践中。活动着力打通河道治理“最后一公里”,形成符合超大特大城市特点,具有公园城市特色的全民护河管水治理模式,推动治水工作由“政府治水”向“全民治水”转变,着力打造全民治水护水志愿“铁军”,营造全社会爱水、护水、惜水、节水氛围。
项目内容
项目以“幸福美好十大工程”为引领,通过公开招募、签订协议、培训指导和评估激励等四个环节将河流分段承包到户,充分发挥公众监督作用,把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全域河道日常管理和民间河长的有效补充,不断将为民办实事落到实处。
1.广泛宣传,积极发动全体市民、沿河社区、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报名参加。
2.根据就近原则,划分认领河段,签订认领协议,发放“河流身份证”。
3.组织专题培训,指导开展河湖巡查,建立问题反馈机制,及时处置涉河不文明现象。
4.制定激励、退出和补充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水情宣教活动,提升活动吸引力和影响力,最终形成特色品牌项目。
项目特色(创新性、示范性)
项目以“青山绿道蓝网”营城理念和全民共建共享的城市治理思路为主线,是厚植人文传水韵,具有鲜明地方味的志愿者活动。
1.充分结合河长制和“一支部一特色”党建品牌创建,实现水岸同治同管同护,营造全社会爱河护水氛围。
2.把真正关心、爱护河流的社会团体或个人招募到志愿者队伍中,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将“创城”与“育人”有机结合。
3.根据就近原则认领河段,更能唤起全体市民主人翁意识,共同守护“家门口的幸福河”。
执行方式
项目依托成都市河道监管事务中心的专业全域河道监管业务能力,将志愿者按照河道流域就近分段的原则划分认领河段范围,明确巡河护河职责,签订认领河段协议、发放“河流身份证”;根据志愿者情况分类建组,组织业务培训,建立反馈机制;制定激励、退出和补充机制;开展贴近群众生活的水知识科普、水情教育基地参观、水生态研学等丰富多彩的水情宣教活动,提升吸引力和影响力,让更多市民主动参与到爱水护河志愿者服务活动中。